星期二, 7月 24, 2007

97%大學錄取率的感想

導讀

我看了兩位設計界的前輩發表的感嘆後,最近面臨開始尋找新工作的十字路口,我發現不少廠商擠乎都要你會做平面也會做網頁,動畫,程式。我在想,如果今天是我給Jas9面試,排開外型不討好這個缺點,即使是工作三年的經歷,我也沒辦法正確答出大紅色的CMYK吧......

回想起大學聯招,我考的那一次,是最後一次,還有學科術科之分的考試(我記得我考的那一屆之後就換了另一種聯招方法),我靠著補習班惡補來的考試用素描技術,在術科得到了不少的分數,正好那個時候學校也開始多了起來,所以終於有學校可以唸。

那時我還不太懂,懂素描為什麼就可以唸產品設計,同梯的還有很多是學木工,金工,陶瓷的推甄高手,當他們在四大專攻教室的時候所綻放出來的才能實在刺眼!跟我笨拙的雙手形成強烈的對比。

我門產品設計系只是個新系,所有的設備都還沒完整,所以只能好幾十個人共用一個大機器,當要交作業的時候,怎麼可能有機會去好好摸索大型硬體?比方系上只一台CNC跑個模型要一天兩天,失敗了還得重做,如果是設計平面還可以去外面的輸出中心印出,但外面要找所謂的CNC輸出中心很難,價錢更不是一個學生可以接受的!一個作業要怎麼讓一班四五十個學生通通繳得出來?

我記得系主任積極的想突破硬體不足的窘境,想出可能的話盡量以建教合作的方式來安排每個課程,可是,本來社會上的廠商跟公司根本就不是慈善事業,怎麼可能會有那個閒功夫陪學校玩?

那個時候的我,對於要做出一個實體的東西很感冒,我只能在電腦軟體上尋求精進,寄望著可以無限放大縮小的軟體補足我那不夠纖細的缺憾。久而久之,雖然我念的是產品設計,學校課程注重實體的產品,但我在求學期間卻對網頁與FLASH設計越摸越熟。也因此畢業出來便積極的尋找網頁美編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呆的設計公司都是屬於工作室性質的,在外面,業務都吹捧著說"我們有個三到四人的設計團隊",實際上,整個工作室只有我一個"美工"單打獨鬥,去滿足兩三位業務帶來各種不同客戶的需求。視覺設計、動畫製作、排版、鑲入程式、甚至連幫客戶登產品全部都得我做;說真的,光設計網頁就來不及了,哪還能做甚麼平面設計?

經過三年的打滾,我能了解一個出身視覺設計的人,在追求感覺的同時,還要去顧及。由一堆程式設計師弄出來的,不人性的原始碼以外,還有眾多沒完全相容的瀏覽器間打滾有多累!更何況平面設計的領域還得去跟印刷廠對色彩得精細度花時間來調校。再加上如果跟客戶間的互動有所不順,公司的製作流程有所缺陷,其實每一件案子對設計師來說,都是縮短壽命的一場戰役!

我發現,在這個小島上,其實一切都很貧乏。所以學校的課程看似精彩卻壓縮了一切。而廠商們自然認為你學過這些就要有100%絕對的專業,從這樣的體系造就下來,到底有幾人是能滿足廠商的需求呢?

我在想,廠商們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還是不夠,所以即使大學普及,每年畢業的學生還是不足以滿足廠商們質精的要求。雖然廠商們不是在做慈善事業,但我想,放長遠來看,對學校或對廠商,這並不是一件單純的付出而沒有回報的事情吧?

星期六, 7月 21, 2007

當idea變成事業(上)用戶數量怎麼估?

◎估算是為了實戰

看著由Web 2.0 所掀起的網路創業風潮,許多年輕朋友們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在不少Blog上常看到許多新奇想法以及評論,包含對傳統 網路公司的老概念以及初創網路公司的新把戲,十分熱鬧。

然而,評論是容易的。我們可以讚嘆於某個新網站對於使用介面的高 超設計,或者對用戶行為的極端理解,然而我們卻很難知道經營者背 後真正的思考,甚至他們所面對的各種妥協與不得已。

「我有個點子」是容易的,甚至很容易找到技術團隊馬上開工。但是 要把點子經營成事業,卻是需要估算的。特別是在「用戶數是代表收 入還是代表成本」都搞不清楚的網際網路產業,估算起來更不容易。

前陣子有間美國知名上市網路公司即將進入中國市場,筆者朋友任職 其中,透過MSN 來詢問「從零開始,用戶數應該怎麼預估?」其實, 當你打算開始一個網際網路事業時,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這個題目。

他把美國幾家上市網路公司的用戶數成長曲線畫出來,想套用在自己 公司的中國事業。但是這些公司花了10年成長,當年的背景肯定不能 用於未來;而且其實他也找不到與他公司同類型的公司,很難類比。

他把所學的統計學全部搬出來,什麼貝氏區線,什麼回歸,看得我兩 眼都直了。最後只能告訴他,這種書呆子算法只求學理上的精確,一 點都不實用啊,我們這種搞實戰出身的,自然有一套實戰算法。

◎沒有行銷廣告就沒有用戶

網際網路事業的估算,有幾個重要概念。首先,它不求精確,也不可 能精確;其次,重要的是估算過程,你會很清楚知道這個事業值不值 得做,有沒有你想得這麼樂觀,以及該用什麼節奏來發展這個事業。

用戶數的估算,有幾個重點:1)你不花錢就不會有第一批用戶;2)你 可以不花錢就取得第一批用戶,但是你成長會比人家慢;3)如果你手 上有打廣告的預算,應該集中在前三個月花完,而不是攤在12個月。

筆者曾經做過許多網站,相當恐怖的經驗是,如果不打廣告,一天連 一個訪客都沒有。現在的網際網路市場跟10年前不同,網民的選擇實 在太多,要期待他們不小心逛到這裡,非常困難。

而打廣告的用戶取得成本很容易估算。最簡單的廣告聯盟或是Google Adwords廣告,點擊率,轉換率,甚至平均取得一個用戶要多少錢, 業界都能夠問得到。因此,你初期有多少預算,就會有多少用戶。

如不想花錢,透過公關炒作也能瞬間拉到一群人。而公關稿件操作, 甚至擠上電視新聞報導或者新浪新聞的首頁,又或者有知名Blogger 專文推薦,能夠幫網站帶來多少流量,業界也都是有經驗值的。

因此,當月份的行銷活動決定了「當月新增用戶數」。然而,這種搞 法不就是一直燒錢或炒作嗎?幸好,網際網路事業有個絕大的特色, 可以讓你稍微喘口氣:那就是「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

◎網路效應的特性

你的既有用戶可能會有意識的向朋友強烈推薦你的網站,也可能只是 按下某篇文章上面的「轉寄給朋友」,讓他的朋友不小心來到你的網 站;也可能是在你的精心設計下,無意識的幫你做了病毒式傳播。

「不靠行銷廣告,從你的既有用戶中能自然產生多少新用戶」,筆者 稱之為「網路效應係數」。例如網路效應係數為 1.1的網站,如果本 月底有10萬用戶,則下月底不靠廣告就可以多增加 1萬名用戶。

因此,這個網站到下個月底時,就會有「11萬再加上本月進行的廣告 行銷活動所帶來的新用戶」這麼多用戶數。以這個數為基礎,再乘上 網路效應系數,又可再預估下下個月底的自然新增用戶數,以此類推。

發現了嗎?你越早期就擁有越多用戶,透過每個月的網路效應係數如 滾雪球般的發展,你的發展動能越強!這就跟存款一樣,拿10萬塊錢 去存的人每個月可以得 1萬塊利息,而拿 2萬塊的人只能得 2千塊。

現在知道筆者為什麼說,如果你手上有廣告預算,應該一口氣三個月 花完了吧!越早取得用戶數越有利!事實上,若網站類型相同時,用 戶數越多者其係數越大。換言之,錢越多的人其賺錢能力越強!

一般經驗,若是內容型網站例如新聞網站,或者工具型網站例如搜尋 引擎,係數預估為 1.0到 1.1;若是社群網站(Web 2.0 網站大都屬 此),係數可預估為 1.2到 1.4,看你的網站病毒式傳播的能力而定。

◎估算,創意與實際的差距

網路效應係數在用戶數很少的時候,幾乎是趨近於 1的。大部分的網 站都是在用戶數突破某個數量級以後,才呈現爆炸式的增長(用戶數 曲線會陡增)。在那個關鍵點上,網路效應係數才會開始爆增。

此外,對於一個飽和市場或者是老牌網路公司來說,網路效應係數是 穩定而微小的。而這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本文最主要是討論初創 的網際網路事業該如何估算用戶數的成長。

如果您看到這裡,已經迫不急待打開Excel 想算算要在12個月內取得 百萬用戶需要多少錢,筆者相信您算完之後會昏過去。事實上這個年 頭要在網際網路上創業,多少要使出一些非常手段才行。

取得用戶難道就值得高興嗎?實際上用戶數跟收入相關,也跟成本相 關。這系列的文章不是要嚇你,事實上,任何創業者在編輯一份創業 預估的事業估算的Excel 文檔時,思前想後,都將會變得更加實際。

附註:在本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筆者將提供一個Excel 文檔,給網 際網路創業者下載試用。 (文:黃彥達)

星期五, 7月 06, 2007

V怪客的電子商務怪談: 加班超過9點要有罪惡感

V怪客的電子商務怪談: 加班超過9點要有罪惡感

由於我身處在工作相當失衡的崗位上,因此,我也曾有過不斷加班的日子。只是,工作環境離住家遠,沒理由像上面一樣加班到11點多。只是,我也有一年多沒有加班了。原因是我沒有理由為了公司失衡的工作配置而喪失我應該有的健康,尤其身為美術職位的我,更沒有理由喪失我應該有的休閒。我認為那根本就會慢慢讓我的美術觀點消失掉。

運氣不錯的是,也因為這樣的工作失衡,造就我目前無法替代的地位,變成大家都得看我臉色。不加班變成我的專權。雖然薪水不見得更好,但,經過我媽的事件之後。我並不在乎我現在賺到多少,我只在乎我可以怎麼樣好好對待我的健康。這才是長久之道。